中國歷史上,硬木家具的傳統已經發展幾千年,紅木家具本身的典雅氣質以及遵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,讓中式古典生活的美學價值漸成主流。紅木文化,伴隨著中國人對家的信仰,從古代延綿至今,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中繁華綻放。
明朝初年,鄭和下西洋時,為了避免偌大的船只在海面上風雨飄搖,他們一行人在途經東南亞等國時,砍伐了當地的交趾黃檀作為墊船木來給貨船壓重。
回中國上岸后,這些墊船木大量被丟棄在岸邊,成為了無人問津的廢材。后來,部分民間百姓無意中嘗試著用這些墊船木來制作家具,才發現了其中的價值和奧妙。
明清兩朝,長江下游的蘇州地區以制作黃花梨家具馳名中外,是明式家具的發源地;嶺南地區的廣州一帶和清朝皇家造辦處是清式紅木家具的發祥地。
明式紅木家具以用料的細致而著稱,清式紅木家具則大都體現傳統雕工工藝。明式家具具有創新性,線條簡潔優雅;清式則繼承發揚了明式的傳統工藝。
這種藝術性的創造讓人感嘆和回味。打磨、雕刻、鑲嵌、涂飾等精湛做工,紋飾、鑲嵌等元素承載的藝術符號,貫穿著祥瑞、格致等多重傳統觀念。造型、結構、做工、藝術符號,這些古典家具元素以有機組合的形式,塑造出極具藝術欣賞價值的家具作品。
收藏價值
一、稀缺木料價值高
紅木家具價值在于它的使用壽命,使用和保存時間越久遠,價值越高。珍貴材料生長周期長,經過多年使用,樹脂分泌、木分子活動穩定,不怕外物的侵蝕。經過多年保存的紅木家具,其本身價值增值不少,家具本身的使用痕跡和器型制式,能夠讓人們了解回味之前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。
二、有節奏的家具
好的古典家具的設計是有藝術性的、有規律的,其結構、形狀頗有講究,有虛實的關系、比例上的關系和線條節奏。家具設計的形式美需與使用的舒適性相結合,但凡舒適性好的家具,看起來都有美感,從線條細節到整體造型渾然天成、自然大氣,沒有做作和別扭之態。
三、“天人合一”的藝術
中國古典家具深受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影響,明清家具造型設計幾近完美,可說“加一分則多,減一分則少”。古典家具選材精細,取之自然,不用釘子和膠水等輔料的榫卯結構,利用木材堅硬特質和完美精確的結構構造,使一件家具使用上百年不壞不朽。工藝的至善至美,點線面結合的藝術手法,雕刻元素寓意深遠,表現出人通過營造方式達到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。
四、提現人文價值
紅木家具的雕刻內容、精細程度最能體現紅木家具所蘊涵的人文價值。紅木家具的藝術性與雕刻的內容相關,人物、山水、鳥獸和其他綜合類雕刻,難度高、花費心血大,對雕刻師的技法要求比較高,所以這幾類雕刻在同類型的家具之中應該是上品。
而同樣的雕刻內容,也有粗糙精細之分,單純從雕刻角度來說,越深、越大、越多、越精細的圖案,耗費心力越大,價值自然就高。名師純手工雕刻的紅木家具精品,所費時間長,數量極其有限,其收藏的價值自然攀高。
五、德才具備
現代生產的明清風格紅木家具,不僅需要看家具外形是否悅目;內蘊是否賞心;只有兩者兼備才具有收藏意義。
其次,紅木家具并非越老越好,年代久遠的紅木家具如果品相不好,甚至瘸腿疤面,也不具備收藏價值哦。相反,新做的紅木家具精品,如果工藝高超、雕刻精美,還具有較高的藝術內涵,多年之后,也許就成為了價值不菲的精品古董家具。